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习指出,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摘编》第六专题,集中反映了习有关精辟论述。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习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如果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最终必然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系统性、长期性破坏。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遵循ECO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自然ECO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习指出,要从ECO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更看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明显问题,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ECO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ECO恢复进程。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层次地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林草兴则生态兴。“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习强调,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森林是陆地ECO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啥样子。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保护草原、森林一定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要持之以恒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三北地区是国土绿化的主战场,要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三北”工程建设上来,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筑牢北疆绿色长城。经过不懈努力,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4%,我国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
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育好自然资源。我国积极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一定效果保护,ECO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慢慢地加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习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ECO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