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上海文策携手天外共建智能语言服务人才高地

来源: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27 05:21:41

产品详情

  你的翻译工作会被AI取代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语言服务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近日,上海文策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天外)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智能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场合作不仅标志着校企合作的新高度,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背景:人工智能重塑语言服务行业在座谈会上,天外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郭芃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语言服务行业。传统的翻译工作模式正逐渐被智能化工具取代,翻译人需要具备更强的技术素养和跨学科能力。面对这一趋势,天外积极地推进跨学科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兼具语言能力和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冲突: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点在哪里?上海文策总经理毛隽在专题讲座中分享了基于DeepSeek等推理模型的翻译技术与实践。他指出,大语言模型通过监督微调(SFT)、检索增强生成(RAG)等技术明显提升了翻译精准度。然而,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人文素养的淡化。毛隽强调,未来的智能语言工程师需要具备“技术能力+人文素养”的双重视野,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问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语言服务人才?在合作签约仪式上,双方签署了《共建智能语言服务产业学院合作备忘录》和《共建人工智能翻译实验室合作备忘录》。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天外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翻译技术,参与实际项目研发。毛隽表示,未来双方将围绕语言智能工程师认证、实习就业对接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助力学生实现从“语言能力”向“技术应用能力”的升级。

  答案:校企合作打造人才教育培训新高地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资源整合,更是一次教育模式的创新。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层次地融合,天外与上海文策一同搭建起一座连接高校科研与企业技术应用的桥梁。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也为行业输送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展望:智能语言服务行业的未来在哪?毛隽在讲座中展望了行业未来,提出“会思考的AI助手+跨领域人才”的人机协作模式。他呼吁培养兼具技术敏感与人文温度的智能语言工程师。这种模式不仅仅可以提升翻译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对高质量语言服务的需求。

  刺激点:颠覆性观点——AI翻译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在讲座中,毛隽通过案例演示展示了DeepSeek在术语提取、文化意象处理及政治表述翻译中的精准表现。然而,他也指出,AI翻译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时,人类的专业判断仍然不可或缺。

  互动提问:你认为未来的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一些核心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翻译工作者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语言匠人”到“技术应用者”,再到“跨领域人才”,未来的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一些核心能力?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2022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4369号-1